Pages

2018年12月1日星期六

知道益生菌的多種功效嗎?


益生菌,簡單來說就是能增進腸道健康的一群有益微生物。據統計,腸道有益菌群約含有60萬組以上的基因組,是人體的25倍,且免疫細胞有80%分佈於此,對於代謝和免疫功能有決定性影響力。
現代醫學已發現益生菌不只有益腸道,還能輔助抗過敏、抗癌、抗發炎,甚至有改善憂鬱及焦慮的潛在功效。

益生菌與乳酸菌有何不同?
益生菌是所有有益菌的總稱,而乳酸菌只是益生菌的一種,會代謝醣類產生乳酸,因為益生菌中有90%都是乳酸菌,因此以前講到益生菌就幾乎等於指乳酸菌

益生菌被推薦的實證功效有(需要说明以下研究大部分使用是不同的菌株,非一種菌株有全部的效果。)
1.有益於過敏(針對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是過敏最常見的現象,據估計至少有15-25%的總人口患有此病,是由過敏原所造成的鼻黏膜特異發炎反應,主要有流鼻涕、瘙癢、打噴嚏和鼻塞等症狀。
過敏性鼻炎常對患者生活造成莫大不便,甚至無法專心於學業及工作。而治療上是以避開過敏原、鼻用糖皮質激素、解除充血劑、抗組胺藥(antihistamines)為主。然而僅不到一半的患者表示症狀得到控制,且難以根除症狀。
一則系統性回顧分析發現,益生菌有助於減緩鼻塞、鼻搔癢、流鼻涕等季節性過敏性鼻炎症狀,還具有免疫調節功效,尤其以LP-33菌株(副干酪乳杆菌33)具有較明顯的效果。

2.有益血壓調節
與吸煙、糖尿病和血脂異常一樣,高血壓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全球約30%的死亡是由心血管疾病造成的。
在大多數國家,15-30%的成年人和50%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壓,也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指出,每日食用益生菌有助於改善高血壓症狀,且已使用期間大於8周、多重菌株、血壓大於130/85 mm Hg、日劑量大於百億菌落形成單位的對象最為顯著。
背後機制可能與益生菌具有的改善血液膽固醇、降低血糖水準和胰島素抵抗、調節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有關
日常規律攝取益生菌對於血壓調節或許有正面幫助 

3.降低幼兒過敏及異位性體質發生率
異位性(atopy)一詞,是指個人或家族由於遺傳傾向,造成對於環境中的促發因子(如:花粉、室內塵蟎和食物過敏原等)容易產生相對應的免疫球蛋白EIgE)抗體的現象。
而異位性體質常與異位性皮炎、哮喘、過敏性鼻炎、花粉熱及食物過敏有關。
一則系統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指出,產前及產後(指孕期、哺乳期及1歲以下幼兒)持續使用益生菌,有助降低幼童特異反應(atopy)及食物過敏症的發生風險。
產前及產後持續補充益生菌,有助降低幼兒異位性體質及食物過敏症發生率。

4.有益防止手術後傷口感染
隨著外科手術技巧日新月異,術後傷口感染問題仍是一大課題,佔所有醫院內感染病例的約20-30%而手術部位感染不僅增加10天左右的額外住院天數,也提升2倍至11倍不等的死亡風險。除此之外,益生菌組的住院期間及抗生素治療時間也較對照組來的短。
於手術期間口服益生菌能降低術後感染事件,並減少住院停留時間

5.有益改善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是常見的功能型腸胃疾病,约百分之十以上人口曾经患有此症主要特徵為腹脹、腹痛、排便異常及頻率改變(便秘及腹瀉)。大多数與腸道菌落改變所引發的慢性黏膜炎、腸上皮細胞和免疫功能改變、內臟高敏感性有關。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指出,補充益生菌對於患者是一項有效的療法,且以小劑量單一菌株及短期間使用有較顯著的效果。

6.改善高膽固醇
高膽固醇血症是成年人盛行率最高的代謝異常現象,造成原因主要與飲食習慣不佳、肥胖、不運動、抽菸有關。是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一則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指出:口服乳桿菌屬(Lactobacillus)益生菌,尤其是 Lactobacillus reuteri (羅伊氏乳桿菌)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胚芽乳桿菌)。具有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效果。
另外,同則研究次群組分析也發現,攝取含有Synbiotics(合生素,指益生菌與益生源的混合物)的相關食物,具有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效果。
背後機制可能與益生菌的膽固醇同化作用、結合膽固醇至細胞膜、破壞膽固醇微粒及膽鹽解離特性有關
口服益生菌具有調節膽固醇的效果 

7.有益改善大腸頑疾
大腸癌是男女好發癌症中,致死率排名第3的癌症種類,僅次於前列腺癌和肺癌。據估計,全球每年約新增百萬名確診案例。
而手術是大腸癌最常見的基礎治療方式,但術前準備策略及手術創傷,常破壞腸道微生物平衡及屏障功能,造成免疫功能抑制,術後感染增加。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指出,在大腸癌手術後使用益生菌,具有保護腸道黏膜(物理和生物屏障)的效果,但菌種及持續時間還須確認。
益生菌對於進行手術後的大腸癌患者來說,具有保護腸道黏膜和生物屏障的效果

8.有益糖尿病與血糖控制
糖尿病緣起於無法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或者胰島素作用不良,導致血糖值異常,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了2030年全球將有近4億人口罹患此病。
糖尿病並不是絕症,但可怕的是病情未得到適當控制,導致血糖長期過高,後果就是血管與神經系統嚴重損壞,出現腎病變、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等,大幅度降低生活品質
一則統合分析指出,服用益生菌具有潛在的調控血糖(空腹血糖及胰島素)及降血脂(三酸甘油脂與總膽固醇)的效果,其中又以多重菌株及使用達8周以上的對象最為顯著。

9.提升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率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定殖於胃黏膜的革蘭氏陰性細菌,若長期未經治療容易引發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腺癌等腸胃道疾病。
目前根除此菌的常規療法為三合一療法/Triple therapy,包括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及兩種抗生素,然而由於抗藥性的產生,根除失敗率常介於10-45%之間。
一則統合分析指出,合併使用益生菌及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方案(三合一療法/Triple therapy)除了有助提升約14%的根除率,還能降低多種與治療相關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上腹部疼痛和腹瀉)。
而背後機制與益生菌的調節免疫反應、改善腸屏障功能、刺激黏液分泌及抑制細菌於上皮細胞粘附有關。
  
10.有益口腔衛生
口腔衛生是日常中最常被忽略的健康問題,一旦忽略,往往成為「病從口入」的重要關口。口腔疾病輕則導致牙齦流血、牙周病、牙齒脫落,但根據研究,這些疾病不只影響外觀,造成口氣不佳,還會大幅增加認知障礙及失智症的發生風險。這是因為牙周病、缺牙會使得口腔內細菌增加,並透過血液循環,誘發促炎反應。
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指出,益生菌有助降低齲齒病原體菌落數(CFU counts)。而關於牙周病,文獻也指出具有改善探診出血、探測深度和牙齦指數的效果。
但作者提到,由於口腔疾病的致病因子多元,降低菌落數並不保證能完全控制疾病,因此有待更多設計精確實驗確認有效菌種、劑量及治療時間。

11.降低感冒事件
感冒雖然不是大病,但對於家庭社會來說是一項嚴重的生產力損失,尤其是到季節轉換時更是高峰。就嚴重度來說,流感較容易併發鼻竇炎、中耳炎、肺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重症案例,因此一旦出現持續高燒不退、肌肉痠痛/頭痛、疲倦等症狀,就應立即就醫,以免延誤病況。
一則雙盲對照研究發現,相較於安慰劑,益生菌(嗜酸乳桿菌+比菲德氏菌)的使用有助於降低與普通感冒相關的事件,如發燒、咳嗽、流鼻涕、學校缺席(背後機制與益生菌的活化及調節免疫功能有關)。

12.改善功能性便祕/又稱習慣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是成人及幼童最常見的便秘型態,是指非器官疾病所引起的原發性持續便秘,據估計盛行率超過14%。常見便祕治療藥物包括纖維補充劑、瀉藥、和大便軟化劑。但由於引發便祕原因眾多,因此約有不到50%患者對於效果及安全性存在疑慮。
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指出,益生菌的使用有助於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整體腸道通過時間、排便次數、糞便硬度,其中又以B. lactis菌種最具效果。

13.減肥,預防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又稱為內臟脂肪症候群,最早發現於符合肥胖、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因子時,非常容易引發動脈粥樣硬化為主的疾病,因而得名。
臨床觀察中也發現,有代謝症候群的的患者將大幅提升數倍的腦中風、糖尿病、心臟病的發生率,而現代人因飲食多半高油高鹽高糖,再加上缺乏運動,因此近七成人口處於代謝症候的高危險族群。
在一則雙盲對照實驗中發現,連續12週服用益生菌具有降低體重、體脂率、BMI的效果,因此這類菌株目前被認定具有減肥及預防代謝症候群的潛在效果

14.有益改善腹瀉
腹瀉是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會有的經驗,若是處理不當常造成許多難忘甚至難堪的回憶。
醫學上所謂腹瀉是指一天解便大於3次,且糞便稀疏或呈水狀,而引發腹瀉原因眾多,包括細菌病毒感染、食物中毒、藥物、壓力、吸收不良及腸炎等

15.有益於憂鬱患者及焦慮情緒患者
只要曾經經歷憂傷、憤怒、焦慮者都可體會,人的情緒有時可清澈見底,如沐春風,但也常如大海般深不可測。
尤其是在近期經濟停滯不前的社會環境下,更是暗藏了各種不滿與不安情緒,這些情緒往往在難以宣洩,並壓抑為伏流,在意想不到的噴口爆發。
在一則雙盲對照研究發現,服用益生菌複方不僅有助於改善憂鬱、焦慮、憤怒等情緒指標,還能降低壓力荷爾蒙的濃度。

16.有益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與亞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與亞斯伯格症是發生於幼童時期的常見身心症狀。
ADHD常表現出無法集中注意力,缺乏自制力,難以服從他人指令,以及活動力過度等症狀,造成家長養育上的困惱,而傳統醫學一般認為長大後症狀就會好轉,但事實上有近三成的孩童在邁入成年後雖然好動症狀好轉,但卻有注意力缺失的困惱,進而引發人際、工作、甚至是婚姻上的問題。
至於亞斯伯格症則被認為是自閉症的特異類型,與自閉症不同的是,亞斯伯格症患者通常智力正常、語言能力接近標準(有的甚至在某方面具有高度天賦,如音樂及數學),但卻缺乏社交能力及同理心。

17.改善益牙周病症狀
牙周病,顧名思義就是牙齒周圍的疾病,肇因於牙齦及齒槽骨受細菌感染,會出現紅腫發炎甚至是刷牙流血等症狀(屬於早期牙齦炎),若未及時處置,任憑發炎擴散,則會形成更嚴重的晚期牙周炎,導致牙齦脫落、齒槽骨萎縮,最嚴重就是牙齒脫落。
據估計,在美國30歲左右的成年人約有5成有牙周病的困惱,而65歲以上的年長者甚至有7成的高發生率。因此,牙周病可說是造成缺牙的最主要元兇。
根據一項為期12週的歐洲研究發現,慢性牙周病患者(經過牙根刮治治療後)服用益生菌能顯著改善牙周帶(牙齦因發炎而與牙根分離所形成一個空間)現象,並大幅減少口腔中一種導致牙周病的細菌。

益生菌有沒有副作用?
一般菌種要獲選益生菌,須經過嚴格的試驗,確認安全無虞,才能成為有益人體的益生菌,所以服用益生菌安全性非常高,但剛開始服用時可能會加速腸道蠕動,出現些微的排氣現象,這是正常的。
但要注意的是免疫功能低下或重病患者如要使用益生菌請先與醫生討論,以免發生未知的副作用(如感染)
新上市 VRP ProBio 益生菌 含>100億益生菌/粒,60粒/瓶
原價HK$280.00/瓶,新上市推廣9折:HK$252.00/瓶。 

2018年11月3日星期六

蔓越莓的功效與副作用


在歷史上,蔓越莓是美洲原住民的重要經濟作物,除了航海船員利用其來預防壞血病,預防泌尿道感染是其最知名的效果
蔓越莓主要組成為:有機酸(包括水楊酸)、果糖、維生素C、類黃酮、花青素、兒茶素和三萜類化合物,營養成分在常見水果中可說是名列前茅,因此又有紅寶石水果之稱。
由於蔓越莓味酸而澀,難以生食,因此一般多經由加工後才在市面販售,常見有果汁、果乾、果醬或膠囊保健品等。

蔓越莓被推薦的功效有哪些?
1.預防泌尿道感染
全球每年約有15千萬人口曾罹患泌尿道感染,而受泌尿道構造影響,女性的終生盛行率可達60%,發病率是男性的50倍,常見致病因子與前泌尿道感染事件、性活動、陰道感染、糖尿病、肥胖和遺傳易感性有關。
泌尿道感染事件中以膀胱炎最常見,主要為非複雜性,而複雜性通常與結構或功能異常有關(如:泌尿道阻塞、神經系統疾病、免疫低下、腎功能障礙或導管插入術)。
在一則早期研究中發現,服用蔓越莓具有顯著預防泌尿道感染效果,但以成本花費來說,使用錠劑是較經濟的選擇。
但要小心的是,這裡講的效果僅限於預防,一但有明顯泌尿道感染感染症狀出現,第一線的藥物仍是以抗生素為優先。
另則最新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指出,相較於安慰劑或未治療的控制對象,使用蔓越莓具有降低泌尿道感染事件復發的效果(幅度達26%)。
背後機制可能與蔓越莓中的A型原花青素及果糖類物質能抑制致病菌(大腸桿菌)黏附於泌尿道細胞壁有關。
針對曾有泌尿道感染病史,但健康狀況良好的女性,使用蔓越莓具有預防復發的效果

2.有益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胰島素分泌或作用完全或部分不足引起的慢性高血糖和碳水化合物、脂質和蛋白質代謝異常現象,有兩種主要形式,分別是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及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是一種多因素疾病,由環境和遺傳風險因素引發,包括久坐、飲食、吸煙、飲酒、環境內分泌干擾物等。
一則文獻回顧指出,食用蔓越莓,飲用蔓越莓汁或藍莓提取物對於糖尿病血糖控制能帶來有利影響。
飲用蔓越莓汁對於二型糖尿病患的血糖控制可能有正面幫助,但受限於所包含研究的異質性,仍需更多大型研究佐證

3.增加幽門螺桿菌根除率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螺旋狀的革蘭氏陰性桿菌,主要定植於人類的口腔及胃部,據調查,全球約有半數以上人口曾受到此菌感染,而中有5%10%發展為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胃癌。
一則前瞻性,開放性隨機臨床試驗研究,A組使用質子幫浦抑制劑三合一療法,B組則在原有三合一療法外額外添加蔓越莓膠囊。
結果發現,A組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74%B組為89%,這顯示出蔓越莓膠囊能提升治療效果
在幽門螺桿菌三合一療法之外合併使用蔓越莓膠囊有助提升細菌根除效果

4.改善放射性膀胱炎(Radiation Cystitis/癌症治療引發的併發症)
放射性膀胱炎是以放射性療法治療盆腔(結腸、直腸、卵巢、子宮和前列腺)腫瘤所引發的主要副作用,有近60 %的好發率。
通常治療後的急性症狀會在23周內出現,可能有:急尿、頻率、排尿困難、血尿、尿路感染等症狀。
雖然經由治療可讓症狀緩解,但目前還無有效方法防止放射性膀胱炎。
一則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指出,相較於安慰劑,於術後使用蔓越莓萃取物除能降低放射性膀胱炎發生率及嚴重度,排尿時的疼痛及灼熱程度也較低(特別以低水化療法/low hydration regimens及有基線泌尿道症狀的對象較顯著)。
口服蔓越莓萃取物有助降低放射性膀胱炎事件(因癌症治療引發),但仍需更多大型試驗進一步確認

5.有益於感冒防治
普通感冒是一種由2百多種病毒引起的自限性疾病(以鼻病毒最常見),每年平均影響成人24次,兒童48次,對於全球經濟有一定的影響,包括曠工,喪失生產力,以及治療費用引發的損失。
正因為是多病毒引發的疾病,因此醫學對普通感冒的最終治療仍然是難以捉摸,因此治療主要以緩解症狀為目標。
一則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指出,相較於安慰劑,飲用蔓越莓汁能增加gamma-delta T細胞的增殖反應,雖然流感、感冒發病率未降低,但相關不適症狀卻能明顯減少。
飲用蔓越莓汁具有改善部分免疫功能的效果,並能降低相關感冒症狀,但受限於小樣本數,仍須進一步驗證

蔓越莓的副作用
蔓越莓是一種被廣泛食用的莓果,常應用於食物添加及飲品用途,有極高的安全性,然而,過量食用(不論是莓幹,原汁或是錠劑)可能會刺激腸胃,引發腸胃不適及腹瀉。

安全注意事項:
蔓越莓含有豐富的草酸,若大量食用可能提高腎結石風險,因此曾罹患腎結石或有易罹病體質者請勿大量食用(但對大部分人來說,適量食用並不會大幅增加腎結石風險)。
勿與抗凝血藥物(如Warfarin)一起食用(因蔓越莓成分可能干擾藥物作用,增加瘀傷和出血風險)。
曾對藥物阿斯匹林(Aspirin)過敏者勿使用(因蔓越莓含有水楊酸,而水楊酸與阿斯匹林結構相似)。
若食用蔓越莓原汁請注意含糖量(針對糖尿病患,可能影響血糖)。
孕婦及哺乳媽媽勿用。